耐磨材料與龜甲網結合后的磨損失效分析可以觀察到裂紋的形成部分、裂紋的增殖和擴展以及磨損碎片的產生和剝落過程,為磨損理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由于摩擦熱和變形熱的影響,亞表層可以觀察到金屬組織的回火、回復再結晶、相變、非晶層等。磨損表面下相當厚的一層金屬在磨損過程中會發生重要變化,這已成為判斷磨損過程的重要依據之一。磨損零件的表面形狀是磨損失效分析中的直接數據。在一定的工作條件下,它代表了零件的運行狀態,也代表了磨損的發展過程。通過放大鏡觀察、物理顯微鏡觀察等,可以獲得磨損表面的宏觀特征,初步確定故障模式,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磨損表面形狀進行微觀分析,可以觀察到許多宏觀分析無法觀察到的細節,確定磨損過程和磨屑形成過程非常重要。